<form id="nhzfj"></form>

    <address id="nhzfj"></address>
      <address id="nhzfj"></address>

      <address id="nhzfj"><nobr id="nhzfj"><meter id="nhzfj"></meter></nobr></address><form id="nhzfj"></form>

          <form id="nhzfj"></form>

            yy6080午夜福利,日本成人中文字幕,国产av大全,欧美国产h 美能源部長暗示放松原油出口限制
            行業動態
            行業動態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適度發展甲醇制烯烴是出路
            www.www.ozarkfluorine.com     發布時間:2012-04-16 19:27    欄目類別:行業動態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“十一五”以來,我國甲醇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。截至2011年底,全國甲醇產能、產量、表觀消費量分別達到4654萬噸、2627萬噸和3184.44萬噸。根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統計,2012年我國還將有550萬噸以上的新增甲醇產能投產,預計我國甲醇總產能將超過5200萬噸,占世界甲醇總產能的43%以上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在甲醇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,國內甲醇產能過剩的矛盾也日益突出。統計顯示,2006~2011年,我國甲醇產能平均利用率僅51%。2010年,我國甲醇企業平均開工率更跌至45.6%。更為嚴峻的是,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影響,甲醛、甲基叔丁基醚、醋酸、二甲基甲酰胺、草甘膦等甲醇傳統消費領域都難以快速增長,對甲醇的消費拉動作用正在減弱。而作為清潔燃料的二甲醚,因受到《城鎮燃氣二甲醚國家標準》有關“二甲醚不得摻燒石油液化氣”的規定限制,同樣難以充當甲醇消費的新引擎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至于車用甲醇燃料,低比例甲醇汽油國家標準以及添加劑、調制方法、輸配規范等標準體系尚未健全,高比例甲醇汽油因無車可用而難獲推廣。加之車用甲醇燃料的安全環保性尚存爭議,甲醇燃料的推廣還面臨不小的不確定性和阻力。因此,車用甲醇燃料離真正的推廣應用還為時尚早,至少3~5年內,該領域對甲醇消費的貢獻難言樂觀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相比之下,甲醇制烯烴則大有可為。首先,我國已經實現商業化運營的神華包頭年產60萬噸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(DMTO)和中原石化年產60萬噸甲醇制烯烴(MTO)項目,均顯示了良好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,帶來了可觀的經濟與社會效益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其次,受資源短缺限制,我國每年烯烴及其聚合物供需缺口超過1000萬噸。在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的情況下,發展非石油路線烯烴不僅符合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總體需要,也符合幾大石油集團的長遠利益。中石化集團率先建成了MTO項目,表明甲醇制烯烴不會像推廣車用甲醇燃料那樣遭遇諸多阻力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再次,與石油路線烯烴相比,甲醇制烯烴投資小、占地少、原料來源廣泛,生產成本低,投資回收期短,且不受配套煉廠制約,可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和投資效益最大化,有利于引導和用好民間資本,促進行業通過充分競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最后,烯烴需求量大,暫無產能過剩之虞。隨著石油資源的減少和成品油剛性需求的增加,烯烴原料供應將日益緊張。受此影響,乙烯(或烯烴)供應長期偏緊的狀況將持續,甲醇制烯烴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因此,建議國家一要對甲醇行業實行嚴格的總量控制。東部缺煤少氣省份原則上不再批準新、改、擴建甲醇項目;西部煤、電、水資源豐富且環境容量允許的地區,也應堅持“總量控制、等量置換”的原則,先淘汰落后產能,再酌情核準新項目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二要適度發展甲醇制烯烴。甲醇制烯烴對消化過剩甲醇產能的效果十分明顯。假設全國批建10個年產60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,每年即可消化1800萬噸甲醇,新增600萬噸烯烴,節約6000余萬噸石油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三要慎批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。在目前國內甲醇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情況下,新建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都無法掩蓋重復建設、變相圈占煤炭資源、加劇甲醇產能過剩矛盾的事實。

                  四要鼓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、參股控股等方式,組建甲醇生產—甲醇制烯烴—烯烴深加工聯合旗艦,實現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。這對甲醇行業、煤化工行業乃至整個石化行業的健康發展都將大有裨益。

            (來源:2012年4月11日 中國化工報 作者: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 錢嘉斌)

            | 國家發改委 | 國家科技部 | 國家知識產權局 |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 | 中國神華集團 | 中國大唐集團 | 中煤集團 |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| 中國煤化網 | 人民網能源頻道 | 國家煤化工網 | 中國能源網 | 中國煤化工網 | 中國化工報 | 中國經濟導報 | 科學網-科學時報電子刊 | 遼寧石油化工網 | 陜西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

               Copyright  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遼ICP備14003651號-1
            公司總部:西安市高新區錦業路綠地領海A幢12504室 電話:029-68902923  傳真:029-68902922
            大連公司地址:大連市高新園區黃浦路909C 電話:0411-86649777 傳真:0411-86649885